“ 內(nèi)容摘要: 棕竹又稱筋頭竹、棕櫚竹、矮棕竹,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。棕竹為叢生灌木,莖干直立,高1-3米。莖纖細如手指,不分枝,有葉節(jié),包以有褐色網(wǎng)狀纖維的葉鞘。叢生灌木,高2-3米,莖圓柱形,有節(jié),直徑1.5-3厘米,上部被葉鞘,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馬尾狀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網(wǎng)狀纖維。 ”
棕竹又稱筋頭竹、棕櫚竹、矮棕竹,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。棕竹為叢生灌木,莖干直立,高1-3米。莖纖細如手指,不分枝,有葉節(jié),包以有褐色網(wǎng)狀纖維的葉鞘。叢生灌木,高2-3米,莖圓柱形,有節(jié),直徑1.5-3厘米,上部被葉鞘,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馬尾狀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網(wǎng)狀纖維。
葉掌狀深裂,裂片4-10片,不均等,具2-5條肋脈,在基部(即葉柄頂端)1-4厘米處連合,長20-32厘米或更長,寬1.5-5厘米,寬線形或線狀橢圓形,先端寬,截狀而具多對稍深裂的小裂片,邊緣及肋脈上具稍銳利的鋸齒,橫小脈多而明顯;
葉柄兩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,邊緣微粗糙,寬約4毫米,頂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圓形或鈍三角形,被毛?;ㄐ蜷L約30厘米,總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著,密被褐色彎卷絨毛;2-3個分枝花序,其上有1-2次分枝小花穗,花枝近無毛,花螺旋狀著生于小花枝上。
雄花在花蕾時為卵狀長圓形,具頂尖,在成熟時花冠管伸長,在開花時為棍棒狀長圓形,長5-6毫米,花萼杯狀,深3裂,裂片半卵形,花冠3裂,裂片三角形,花絲粗。
上部膨大具龍骨突起,花藥心形或心狀長圓形,頂端鈍或微缺;雌花短而粗,長4毫米。果實球狀倒卵形,直徑8-10毫米。種子球形,胚位于種脊對面近基部?;ㄆ?-7月。
生長習性:棕竹喜溫暖濕潤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(huán)境,不耐積水,極耐陰,夏季炎熱光照強時,應適當遮蔭。適宜溫度10~30℃,氣溫高于34攝氏度時,葉片常會焦邊,生長停滯,越冬溫度不低于5℃。棕竹株形小,生長緩慢,對水肥要求不十分嚴格。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,不耐瘠薄和鹽堿,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溫度。
棕竹的栽培技術(shù)
盆栽棕竹:棕竹盆栽可用腐葉土、園土、河沙等量混合配制作為基質(zhì),種植時可加適量基肥。旺盛生長期5-9月份每月施液肥1-2次;盆土以濕潤為宜,寧濕勿干,但不能積水否則容易爛根。秋冬季節(jié)適當減少澆水量。
生長季要遮陰,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曬,否則葉片發(fā)黃,植株生長緩慢而低矮,一般遮陰度掌握50%左右。棕竹生長要求通風良好的環(huán)境,如通風不良易發(fā)生介殼蟲。若少量發(fā)生,應及時人工刮除,并用800倍氧化樂果液防治,同時注意通風透氣,及時修剪枯枝敗葉。
棕竹株形緊密秀麗、株叢挺拔、葉形清秀、葉色濃綠而有光澤,既有熱帶鳳韻,又有竹的瀟灑,為重要的室內(nèi)觀葉植物。它甚耐陰,既適合中小型盆栽供一般家庭室內(nèi)陳設(shè)觀賞,又可大盆栽種用于大型建筑物室內(nèi)布置,是室內(nèi)大型觀葉植物之一。在明亮的室內(nèi)可供長期欣賞,在較陰暗的室內(nèi)連續(xù)觀賞3-4周。
盆栽棕竹養(yǎng)護:棕竹原產(chǎn)我國南方,是熱帶植物,姿態(tài)瀟灑,四季常綠。常見的有大葉和小葉之分,大葉的略粗,葉片大且厚,又名筋頭棕竹;小葉的稈細,葉片小而薄,即棕竹。
棕竹喜溫暖、陰濕及通風良好環(huán)境,不耐寒,畏烈日,上海地區(qū)作溫室盆栽,要求濕潤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質(zhì)的壤土,微酸性最合適。養(yǎng)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、夏日遮陽、合理施肥、適當修剪等工作。
棕竹長勢強健,冬季只要移到室內(nèi),維持0℃以上就能安全越冬,若溫度在10℃次上,則能保持葉色青翠。由于冬季氣溫低,植株進入休眠,基本停止生長,故要節(jié)制澆水,盆土要帶干,停止施肥,盆土濕和低溫條件會使棕竹爛根或大量脫葉。
春季氣溫升高,一般清明以后出室到戶外養(yǎng)護;夏季要置于蔭棚或樹蔭下,在半陰和濕潤環(huán)境中,能使新枝不斷生長,老葉保持翠綠;烈日炎炎、干燥熱風是造成棕竹葉焦、干枯的主要原因。所以夏季炎熱時節(jié),除正常澆水養(yǎng)護外。
經(jīng)常葉面噴水和地面潑水,可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,減少植株枝葉上的積塵,能使植株生長良好。而梅雨及夏季陣雨季節(jié),防止盆內(nèi)積水。夏秋是棕竹生長季節(jié),需適當增加肥水管理,土壤保持濕潤,但忌積水和干旱,每隔20天左右施1次腐熟餅肥水或人糞尿,能促使植株生長。
平時發(fā)現(xiàn)焦葉、枯葉,需及時修剪,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換土1次,大株2-3年翻盆1次,一般在春季出棚時進行。培養(yǎng)土常用園土2份、廄肥土1份、腐葉土和碧糠灰各0.5份混合使用。該培養(yǎng)土較茹重,易保濕且多肥,適合棕竹的生長。
棕竹的繁殖方式:棕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,家庭種植多以分株繁殖為主。
播種:以疏松透水土壤為基質(zhì),一般用腐葉土與河沙等混合。種子播種前可用溫湯浸種(30-35℃溫水浸兩天)處理,種子開始萌動時再行播種。因其發(fā)芽一般不整齊,故播種后覆土宜稍深。
一般播后1-2個月即可發(fā)芽,其發(fā)芽率可達80%左右。當幼苗子葉長達8-10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。值得注意的是,移栽時須3-5株種植一叢,以利成活和生長。
分株繁殖:一般常在春季結(jié)合換盆時進行,將原來萌蘗多的植叢用利刀分切數(shù)叢,分切時盡量少傷根,不傷芽,使每株叢含8-10株以上,否則生長緩慢,觀賞效果差。分株上盆后置于半陰處,保持濕潤,并經(jīng)常向葉面噴水,以免葉片枯黃。待萌發(fā)新枝后再移至向陽處養(yǎng)護,然后進行正常管理。